种老百姓肯定会对此存疑,甚至抗拒,但假如有这样新的按照粮食产量收税的法子,他们就不用担心新粮种如果种不出来粮食不够吃不够纳税怎么办的问题,因为产量低于温饱线是免税的,这无疑给了百姓一管定心剂。
和新粮种新农具同时推广下去这个时机是最好的,早于这个时机朝廷要亏钱,晚于这个时机老百姓见识到了新粮种的惊人产量,哪还会同意这样按照产量交税的法子?
所以嬴政忍不住狠狠夸了自家崽儿一句,“没白学回来!”
小龙崽的活学活用的确让嬴政刮目相看,越是到这种时候,他越意识到了这个女儿的聪明,他的崽崽,一直都当幼崽一样捧着宠着,但这时候他才发现,小幼崽也是可以独当一面的,她会愿意为了父亲去努力,为了不让父兄太过操心劳碌而选择去帮他们承担一些责任。
而她也做得很好,相当的好,这让嬴政和扶苏无限感慨。
说完土地和纳税的事,回说这次创建新的农业部门所遇到的阻碍和用人问题。
按照嬴政父子三人如今的步伐,像这位治栗内史此类的守旧派官员显然是跟不上他们的步伐的,这种官员最终归宿就是朝廷给你个退休荣养的退路,你把位置让出来给别的能办事的官员。
但也不是现在,现如今朝堂上这种官员太多了,除了因为大秦建立统一才十年,年限尚短的缘故导致当年和嬴政打天下留下来的功臣大多了之外,还因为如今的用人制度。
中央官员和地方主要长官是皇帝任免的,但是能在皇帝面前出现的,哪个不是有家世的贵族子弟?
因而朝堂上当官的大部分都是贵族子弟,寒门甚少,平民出身则一个也无。
另外,除了这些主要官员是嬴政自己选的外,下面的其他官员则是由地方长官自己挑选。
这里头水分可就多了,这个家族推荐一个,那个大儒推荐一个,这其中来来往往的,今天你给我一个名额,明天我家有位置了让你一个,操作空间太大,偏偏整个朝廷上至中央下至地方,真正办事的就是这些处于水分深被举荐当官的小官员们。
嬴政若要按照朝朝所计划的那样发展,就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执行官员,以中央为中心点,官员们就是中央的触爪,令行禁止,令到人到,整个朝廷系统高速运转,才可能支撑接下来大秦的十年计划。
而农业计划只是这其中的一部分而已?可想而知当嬴政这个统治者需要更多真正的人才来支撑他的发展计划时,手底下都是些贵族世家的酒囊饭袋心中的感想可想而知了。
他迫切需要新鲜的血液,新鲜的人才为大秦的中枢系统注入更多的动力,使它高速运转。
当小龙崽埋头苦干数日,又拿出一份成果,造纸术和印刷技术出来后,发现了父父的臭脸。
她将这两份计划拿出去献宝,并背着手得意洋洋道:“没关系,有了纸张和印刷术后,以后咱们去建学校,建图书馆,到时候读书也不贵了,父父也不用怕人才不够用。”
“那现在呢?”
培养一个读书人,一个有能力当官的读书人,最低的平均年限是十年,但现在就已经面临人才的超大缺口了,该如何?
小龙崽笑眯眯的,“后世的史书上有一种叫做科举的制度,这种制度只要是读书人,不管你什么出身,只要不是三教九流的,只要不是罪人之后,你有科举的资格,你能过关斩六将,考中了,就能当官!”
“不看出身,不用刷声望,不需要贵族举荐,只要通过科举就能当官?”
但,科举是个什么?
嬴政模模糊糊能猜到一点,他几乎是触碰到那个边界线了,心中一片明亮,那个答案仿佛呼之欲出!
不等小崽儿解释,他就道:“是否和考试一般的东西,唯一区别的是,朝廷是主考官,朕是这天下学子的主考官!”
说到最后,他总是深沉的眉眼难得黑得发亮,阳光洒进来隐约有些目眩神迷。
这样意气风发的父父,小龙崽是不多见的,她忍不住大声附和了一句:“没错!父父你是主考官,你想找什么样的人来当官就找什么样的,朝廷上那些酒囊饭袋干不了活,就让别人来!”
打破世家贵族的优越感,和因为世代为官占据了当下世代的绝对统治地位,需要多久?
小龙崽告诉你,只需要一个科举制度。
当科举制度出来的时候,嬴政猝不及防地打破了这一池平静的水面,给大秦带来了十八级龙卷风,这股风像是之后大秦十年二十年间的疯狂变化,飞快发展打开了一个风口,而有能力站在这个风口,甚至顺着风口跟随统治者父女飞出去的人,到最后都成为了名列史书的大人物。
没能力甚至固执站在原地不动还想着扯别人后腿的人则被时代远远地抛下了,落在地上碰了个头破血流,他们起于优越,却死于优越。
这个例子在后世史书上告诉人们,当时代在高速发展的时候,不要揪着过去的优越感不放,你得抛弃荣耀,紧紧跟随时代,才能不被那个辉煌的时代抛弃,你才能跟得上那对天人父女,站在世界之巅!
第108章
科举制度一出来, 整个大秦官场如同热油锅里溅了一滴水,噼里啪啦一下子就炸了起来。
他们用不可置信地目光头一次不顾君臣之差,不顾皇帝陛下慑人的威严, 直直看向他。
皇帝陛下却不给你辩驳的机会,这大秦是他赢家人的天下, 是他带人打下来的天下,他是开国帝皇,他是第一任完成大一统的皇帝, 他是嬴政, 他大权在握,霸道而威严, 他真想做成什么事的时候,身为臣子你真拦得住?
哪怕当场几个老臣撞柱子给他看, 声称寒门无士子, 庶民多文盲, 也没办法,皇帝陛下已经决定了, 你死一百个, 他还是决定了。
这是大趋势, 这是大秦要发展必然改变的用人制度,身为统治者的嬴政, 当然会选择对大秦更有利的方式去做,他不可能也不会理会士族所谓的优越感。
他们今日看不起寒门, 看不起庶民, 等到日后真有庶民寒门通过科举当了官, 挤掉了那些酒囊饭袋占着茅坑不拉屎的士族子弟的官位,他们还能保持优越感吗?
科举制度刚开始要推行下去其实挺难的, 这个过程缓慢而拖拉,因为去办事,去做成这件事的恰恰好就是士族贵族出身的官员,你叫他去办一件本身不符合他自身利益的事情,他会积极?
哪怕碍于皇帝威严和命令不得不去做,但效率也是有限的。
看到这种情况,嬴政反而更加坚决了要改变用人方式的决心,坚决要尝试科举的心思。
在砍掉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