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看见东西,光明来知道光明,黑暗来看到的是黑暗,不是神没有作用。“适若昏”,,所以你们大家学佛打坐,眼睛闭着在那里装模作样,昏昏然,暗暗的,像睡觉以前那个样子。“昭然独明”,可是你心里明白。他说神的作用“若风吹云”,那个神一来,你一切都明白了,像风吹开天上的云,看到了青天。“故曰神”,这叫做神。这是他答复黄帝的问话,非常明白。
所以学医也好,学哲学也好,对《黄帝内经》这几句话都要弄明白。譬如你信基督教的,因为跟我学的人有和尚,有尼姑,有神父,有修女,也有牧师,我就笑他们讲错了《圣经》。我说你们基督教《圣经》明明讲“神即是光,光即是神”,怎么被你们乱讲一通呢?你说不拜偶像,还对那个神明拼命去礼拜,那也不是真的神。刚才《黄帝内经》讲,看不见的这个叫神,所以神的作用那么重要。
关于这个神的作用,有些资料,你们下课的时候去抄,抄回去要研究,我只是抽些要点给大家去讨论。
97节 说辟谷
现在跟你们提重要的问题,很多学佛修道的人喜欢去搞什么辟谷,普通道家所说的辟谷,等于避开五谷不吃饭。现在印度瑜伽很重视这个,他们做工夫,每周有一天不吃饭。回教在斋月的时候白天不吃饭,夜里才吃,这都是辟谷的道理。清理肠胃为了健康,肠胃不清不行。所以这里就讲到辟谷的问题,从《灵枢》卷六“肠胃三十一”这里开始,注意哦!肠胃是消化食物的,人的生命就靠饮食维持。
辟谷的经验我也可以坦然告诉你们,那会饿死人的。我自己也测验过,曾经有二十七天不吃饭,我照样抽烟,照样喝茶,因为水分很重要。但是你要晓得,胃里头的气更重要;我的经验,如果胃里气不够,那会出问题的,因为那个胃是那么大,消化是在相互摩擦的。有两个人,一个学道家一个学佛,看到我二十几天不吃饭,他们都吓住了,看到我时都退了一步,说你的眼睛像电灯一样放出光芒。我说哎呀!我没有吃饭,饿出来的,夜里还要做很多事。
他们二人也要学辟谷,我说你们千万不要乱搞,会死人的。他们不说话,一个老居士,一个修道家练气功的,搞不了几天,一个送医院,胃开刀了,一个腿残废。所以你们不要随便学,清理肠胃是应该的,饿坏了会饿死人。但是肠胃不清理也不行,我们许多的病是吃出来的,尤其现代人,这个二十年吃得太好了,病很多,都是吃出来的。所以学医要懂得肠道。这一篇黄帝问辟谷的问题,全篇很长耶!拿科学来讲要配合西医的研究。
《灵枢》卷六“肠胃三十一”:“黄帝问于伯高曰:余愿闻六府传谷者,肠胃之大小长短,受谷之多少奈何?”
这是《灵枢》这一部分的文章,不属于《素问》,所以不是岐伯的答复。什么伯高啊、少俞啊,还有黄帝有个女老师素女,这一部分不跟你们讲,那是关于性的问题,如果读了那本书,男女乱搞都不合规矩。这一套流传到日本,有一部书《心医》中文的古本,我有一天在街上看到,摆在书堆里头。我问多少钱?他说美金一千,身上钱不够就没有买。我晓得这一套流传在日本,男女性生活都在内。其实中国也有,只是《内经》里没有。为什么我提起这个?因为讲性的问题是黄帝的女老师素女,她是道家的一个神仙,等于密宗讲的佛母、空行母。这一段是黄帝问伯高肠胃的大小长短,容纳米饭有多少量。
伯高曰:请尽言之,谷所从出入浅深远近长短之度。唇至齿长九分,口广二寸半……
他说尽量告诉你,就把内部的身体做了解剖。这个尺码度数虽然同现在不同,但是你不要认为不对啊!因为这是五千年前的东西!起码四千年,还是科学的。这一篇都是告诉你肠胃的长短大小,容纳多少水,容纳多少东西,全篇都是。
下面看“平人绝谷第三十二”最后一行。
故平人不食饮七日而死者,水谷精气津液皆尽故也。
平人就是普通的人,是不做工夫不修道的人。平人不吃不喝,七天一定饿死了;“水谷精气津液皆尽故”,水也干了。尤其我们每天饮食,饭固然重要,吸收的水分比吃饭还重要。你们年轻人有时候觉得一天不喝水不要紧,其实很要紧。皮肤一切也在吸收空气里头的水分,所以水比饮食还重要。现在我们讲了以后,大家记下来,花一点时间,哪一页重要你们自己找。因为到晚上只有一个多钟头了,我抽出来的东西很多,也是科学的,现在吃饭时间到了,我们没有教辟谷,大家吃饭去吧。
98节 圣人的药方
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不管任何政治思想,在政策上都是开一个药方。这个要注意,譬如我常讲的,儒家开的药方是仁义,人要有爱人的心。儒家为什么会提倡这个?因为我们的民族个性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仁义礼智信都非常缺乏,所以儒家的大医师孔子、孟子开的药方就是仁义。可是我们的社会不仁不义、不忠不孝照样地存在,所以说药方有,也吃了,可是病没有治好。
西方人是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等等,所以耶稣在西方,基督教开的药方是博爱。并不是西方有博爱,我们没有博爱,因为西方个人自由主义思想发达,不免就自私了,所以他开的药方是博爱。宗教家就是医生。
至于印度这个民族,到现在还是不平等,四种阶级非常分明。譬如我们大家这样坐在一起,在印度的话,种姓不同,阶级不同,绝不可能坐在一起。甚至你坐过的位置,他都不愿意坐,很严重。所以释迦牟尼佛开的药方是平等,种性平等。
我们了解一切的圣人都是医生,他所提倡的,所开的药方是为了治病。我们现在来讲文明的话,过一百年也许这些名词都少了,人类整个的文化,中西文明一概结合了,科学的文明也结合了。我们现在觉得没有结合很痛苦,到那个时候,后面的人也许会笑我们。所以拿远大的眼光来看,自然会结合。
可是我们今天的社会、文化、民族实在是需要整理,每个人只有自己反省,自己整理,这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有一度我回到国内的时候,有一些是党国政要,我们大家也谈到国民道德如何恢复。我说你们讲道德恢复不行的,外国没有啊!我说道德两个字恢复不了的,你必须换个词说,“社会主义的新秩序”就对了。他们说:太好了。其实旧瓶装了新酒,换汤不换药。可是现在人的道德行为实在有问题,这个事跟《黄帝内经》有什么关系啊?当然有关系!因为《内经》讲的是养生、卫生,生命的科学,这些都与品性道德有关。
99节 医药与迷信
刚才下课的时候,我希望大家把标出来的重点抄一抄,你们都抄了,不要直管抄,回去要研究,这是一个大科学,生命的科学。希望你们年轻人每天少玩一点,抽一两个钟头看一看,这个里头的科学很多。我抽出来这些是准备这一次跟大家讨论的,看到那么多我都傻了,重点都报告不完,所以我很抱歉,对不起大家。
现在离开这个书本,我把大要告诉你们:《黄帝内经》讲生命科学,这是道家很接近唯物的哲学,从唯物思想来的,但是它包括了形而上心物一元的东西。中国人唯心跟唯物没有分的,把心物分开等于说把文学跟哲学分开了。这个话我重复讲过,中国文化学哲学的人必须懂文学,必须懂历史,因为这一切与政治都分不开的。
现在提起研究《黄帝内经》的几个重点,尤其注重治病的方法。可是《黄帝内经》没有药方哦!医跟药是两个路线,但又是一件事。药是专门研究药物,仍是黄帝这个系统,像《神农本草》啊,乃至最平凡的,你们大家读医很看不起的一本书《雷公炮制药性赋》,这些都要背一背。譬如我们小时候背的“菊花能明目而清头风”,都由文学背来;什么寒性的药、热性的药、温性的药,一篇一篇非常有韵味。
再说我们阴阳八卦的书,也文学化了。譬如说我们冬至以后什么一九啊、二九啊,什么河边看柳啊,它把气象学编成九九歌来念。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和六九 河边看柳
七九河冻开 八九燕子来
九九加一九 耕牛遍地走
这些你不要认为是低俗的,是老百姓的迷信,那你完全错了。民间谚语很多事科学的,因为我们古人把科学最高的文化,用起来象迷信一样,真的是这样。因为古代教育不普及,所以《易经》里讲一句话:“圣人以神道设教”,上古的圣人为了普及国民的文化教育思想,利用了宗教。譬如我们讲爆竹,鞭炮发明得最早。上古的时候碰到国家大事、个人大事,就要放鞭炮;农业社会爆竹是拿干的竹子噼里啪啦,发出声音。后来慢慢就有火药的发明。现在大家利用我们的爆竹上了天了,到太空,就是这样来的。
100节 放鞭炮
中国人讲,家里有病人的,或者有什么问题就要放鞭炮。譬如我们抗战的时候,走到大后方落后地区,那个时候大家已经在破除迷信,可是到庙里,我照样不管它是鬼庙、神庙,带着部队到了那个地方,我就先行拜一拜。“圣人以神道设教”,下面的兵好带,他们都怕这个东西啊!
其实,放个鞭炮吧,拜个菩萨吧,我们那里乡下人讲“烧香不敲磬,菩萨不相信;烧香不放炮,菩萨不知道”。这是“圣人以神道设教”的原因,若说没有道理,简直太迷信了,我是宁可信他的。可是我有一个观念,譬如说拿破仑什么都不信,可是当他打下罗马的时候,他还是进教堂去行礼。教皇把皇冠圣袍给他戴上,他一脚就把皇冠踢掉,看不上。可是他为了意大利、罗马的民族信这个教,他也进教堂,这就是“圣人以神道设教”的道理。
放鞭炮干什么?杀菌。所以家里有事放鞭炮,到处放,烧烧火,杀了细菌。它不告诉你杀菌,就放鞭炮。端午节到了,每一家门口插了菖蒲,辟邪的,也可以杀菌。端午节吃粽子喝雄黄酒,雄黄酒是彻底地杀菌。它把这些科学的卫生、养生都放在里面,一般人搞不清楚的,我们现在都懂了,这个道理就是这样。
101节 读书难
所以研究这个《黄帝内经》,我们也不要当古书看,圣人给我们看的是生命科学,很宝贵的。希望大家配合现代科学来研究,你们每一位一定要发明,一定要好好地贡献,这是真心话。不要说古文看不懂就拒绝,这就不是研究学问了。我的个性,过去年轻的时候,哪个地方看不懂,我非看懂不可。笑话!还有我看不懂的!我就是那么傲慢,而且还有一个更傲慢,非唐宋以上之书不读。就是说,唐宋以下那些书,我还用得着学吗?
我还问过我的老师,前清最后一榜的探花(头名状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商衍鎏先生,先生啊—我们以前不叫老师,叫先生—我这个文章还可以吧!嗯!很不错。我下面就傲慢了,先生啊,如果我生在你们那个年代,也跟你们一样去考个进士,我的文章行吗?他愣住了说:还可以,还可以。我就想说原来如此啊!你们这些进士就是我这个程度啊!所以学问之道,我讲给你们听,希望你们也傲慢一点。这个《黄帝内经》看不懂,就不敢看,没有气派!天下的事哪有不懂的地方!古人也是人,我也是人,他还写出书来,我却说看不懂,那还算是人吗?所以要以这个气派去做学问。这是以我个人的经验鼓励你们。
我年轻的时候,你看我也不是学科学的,不过那个时候,抗战之前商务印书馆做了好大一桩好事,把它大学丛书都编辑了。大学丛书什么都有,经济学的、政治学的,譬如我在抗战的时候连航空学我都专门买来看;虽然我不会驾飞机,我就晓得怎么配合气候。航海学也买来看,就靠这一部分大学丛书充实自己。现在反而没有了,真可惜。他把所有大学的、西方的各种科学都编进来。学问之道是要你去努力追求的,我刚才说了,所有的圣人提倡的,都是开药方,你要以这个精神去研究。
101节 针灸、点穴
《黄帝内经》是最基本的医理,要不在这里面研究。可是它里头最重要的是什么?中国的医书归纳起来就是“一砭”,你看《黄帝内经》就看出来了,病侵进来—现在我们刮痧、拔火罐这些技术都叫砭—《黄帝内经》告诉你,有些外感一进来,用砭就把病去掉了。“二针”,病深入到皮肤以内快到肌肉,就用针了;《黄帝内经》关于针灸的道理很多。“三灸”,病再深入就用艾草,用火来透进去。“四汤药”,病情已经到内部五脏六腑,才需要吃药。
所以有些人治病,就在外面动手,乃至用指头就可以了。学《黄帝内经》后续的发展,针灸变成了点穴,用一个指头就可以使你身体的活动停止,不过现在已没有传承了。点穴也可以研究,我们不是用来害人,是拿一个指头就可以治病了。假使一砭、二针、三灸,每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