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离开书房到洗漱完再返回,中途也不过仅仅用了一炷香的时间罢了。当汪文升推开书房门,见到的一幕,却令他稍稍吃惊了一番。那苑博的少年,手里捧着一本书卷,正在细细的品味着,就连汪文升进来都未曾发觉。汪文升也不不以为意,悄悄的走过去,看了一下苑博正在阅读的书籍。这里的书籍,汪文升现在一本都还没看过,但是书架上摆放了些什么书,他倒是清楚,上一世他虽不喜读书上课,却十分喜欢那些杂书,只要他感兴趣,什么书都看,心情好时,就连小学课本都看的兹兹有味,上面老师讲的再精彩,也仿若未知般。若是心情不好,再好的书、故事再有趣他也不会碰一下。目光扫过书籍里的内容,以他练出的眼光,也看出了这本书讲的乃是奇文妙谈。
又过了一会,下人准备的早饭已经送来,在桌子上摆放好后就退了出去。“好了,先吃饭吧,你要是再这么看下去,什么时候能把事情谈完。”汪文升淡淡的对坐在地上的苑博说道。
苑博才仿若才知道汪文升来到一般,惊得立刻起身,忙着给汪文升叩头:“苑博给王爷请安,祝王爷吉祥。”稚嫩的童声,故作沉熟般向汪文升说道。
“行了,收起你的小心思吧,我一进来你就发觉了,走近你的身边你会不知道,身在街市乞讨,练的眼力和耳力不会我这么明显的动作你都发觉不了,况且,你虽在看书,可是你看书的姿势和速度,以及翻阅时的手势都不是那么自然。”
苑博的小少年目瞪口呆的望着汪文升,说的一点也不错,他其实是在装,主要还是为了在汪文升心目中留下好印象。不过他倒是很快反应过来了。“没想到就这样让殿下识破了。”说完摇头苦笑。
“这么快就反应过来,你小子到也算的上一个人才,好好培养也未必不成大器。”
“殿下可想知道苑博的身世?”说完,满含期待的眼神看着汪文升。
“先别说你的故事,先过来吃饭才是正经事。”汪文升说完就坐了下来,大口的吃了起来,一点王子的形象和气概都无,这让苑博很是怀疑此人是否真实二王子,但是想到汪文升的种种劣迹,也就释然了。于是也不拘俗,走上前去端下一盘点心,走到旁边的椅子上坐下吃了起来。汪文升吃了一些点心,喝了几口茶,感觉舒服之后,眯着眼睛看着苑博。
苑博的少年也只是胡乱的扒了几口,也停了下来,然后就看着汪文升,等着他的询问。
“现在你可以说你的故事和目的了。”
“不知殿下可知道‘易’组织?”
“易?”汪文升好奇的说道:“倒是听说过。”
苑博沉声的说道:“‘易’乃是大乾国主的隐藏手段,执行一些见不得光、对乾国不利的任务。‘易’的首领叫易子,每任易子都是乾国国主担任。易子之下是三大元老,分别是元老日、元老月、元老星、元老辰,这四人分担着不同的任务,元老日是监管内部成员并主赏罚,元老月乃是刺探情报的机构,无论是本国的消息还是他国的消息,元老月都负责打探,并安插奸细在本国大臣的府邸以及其他国家的朝堂,元老星辰三十年前本是一个机构,三十年前,却突然一分为二,元老星辰都是负责暗杀,不同的是元老星的职责是暗杀本国的对皇室以及大乾国不利的敌人,而元老辰则是负责暗杀其他国家的对大乾国不利敌人,暗杀的名单皆是有元老月发布,完成之后由元老日审核并进行奖惩。”
这下汪文升是真正的震惊了,这样绝密的消息,就连他作为皇子都不清楚何况是这个街头行乞的少年,顿时一抹杀机浮现,“此人身份绝非那么简单,接近本王,所图定非小,或许会对本王不利。”汪文升想到。
放佛感受到汪文升的杀机,苑博整个人虽不像传说中夸张的感受到如临深渊,但是也感觉到窒息般,整个身躯都颤抖了,慌忙跪下说道:“殿下能否听苑博说完,届时您若还是想杀苑博,苑博亦无悔。”
汪文升闭目缓缓的压下自己的杀机,心里想到;“自己越来越残忍了,为了一己之私就罔顾人命,现在如此,后面又将如何,难道自己非要这样做不可吗?不如此真不能成大业?”汪文升背靠着太师椅,闭目想到。
看见汪文升没有说话,苑博装着胆子,继续说道:“元老日手下有暗、黑二老,暗主赏,黑主罚。凡是有功之人,都会得到暗的奖赏,但是若是犯了错误,就会收到黑的惩罚,黑的惩罚据说令易中所有的人胆寒,易中有人说道‘宁愿三更陪阎王,也勿与黑碰一面。’元老月手下有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大堂主,他们的手上掌握着五国内所有的绝密的消息,无人敢确定自己周边的人会不是易子成员。元老星有天、地、雷、风、山,元老辰手里金、木、水、火、**十圣徒,负责执行元老月发布的任务。”说着说着,苑博似乎不再那么害怕了,详细的为汪文升解释了易,然后就停了下来。
汪文升身体动也没动,过了片刻,汪文升才继续说道:“继续说下去,我想知道你为何知道这些隐秘,还有你的身份,最好能够让我相信并给我一个不杀你的理由。”
“上一任的元老月其实就是大隆王朝的前任吏部尚书慕翼麟。而我则是他在一次执行任务时意外的留下的私生子,我五岁那年,他身受重伤,躲到我母亲的身边,我母亲细心照料了他三个月,他最终还是去世了,留下的则是关于易的传说。”
“你等等。”说完,起身,往书架上寻找着,终于抽出一本书,只见封面写着大隆史记英皇卷,汪文升一直往后翻阅,一直翻阅到英皇十年所记载的事,《大隆史记英皇卷·尚书本机》
“慕翼麟字瑾瑜,灵州灵武郡回乐县人氏,年少好学,聪明伶俐,乡人多称其神童,方四岁,其父母外出,不料中途发生意外,七日放归,家中方留瑾瑜一人。然父母七日归,见其安然无恙,不见哭闹,惊奇之,问其何故,答曰:‘昨日父母大人远去,孩儿担忧意外发生,乃将家中口娘移入室内,父母离去,锁住门窗,孩儿以书籍解乏寂寞,以水和干粮解饿。’于是声名大噪。时县令惜其才,收其徒,时常教之。
武皇十年,帝国经十年修养,渐复生机。瑾瑜连中三元,面试之时,先皇问曰:‘尔等读书所为何?’同年常以光宗耀祖、造福百姓等回之,唯有瑾瑜答曰:‘我辈读书,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先皇惊为大才,于是钦点当科状元。
其先由县令做起,县下所治,无不民生富裕,夜不闭户,渐累户部尚书一职,时年方三十。英皇八年,然,其时,顺河水域连下暴雨,顺河水岸决堤,淹没三县之地,数十万人受灾。英皇下令,紧急调拨百万石粮食,白银三十万救灾,然,户部官员紧急查探之下,储备粮食缺额三百万石,白银一百万两,无粮无钱可调,官员深知此时风声紧,惊恐之下,于是跨过户部尚书,连夜进宫禀报。英皇震怒,下旨捉拿户部一等官员,审查有关人等之罪。然御林军抵达慕府之时已不见慕翼麟其人,当场搜出通敌文件和贪污账簿无数,根据查实,此乃慕翼麟侍郎一人所为。英皇下令,满门抄斩,全国通缉。但时至今日,慕翼麟皆下落不明。”阅读完这段描写慕翼麟的材料,汪文升感觉此时定有蹊跷,打量着面前的苑博,据他所说,当时的慕翼麟已深受重伤,那伤是何人所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