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1561、岁月流年(88)二更(岁月流年(88)天正热的...)

热门小说推荐

这个段落是图片段落,请访问正确的网站且关闭广告拦截功能并且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

天正热的时候迎来了期末考试,考完了就轻松了吗?

这个段落是图片段落,请访问正确的网站且关闭广告拦截功能并且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

今年暑假回家的学生几乎就没有,都是要留在学校继续学习的。所以,考试只是考试而已。桐桐约了同学,"考完了,彻底放假了,都上我家去,咱在我家烧烤去。

这个段落是图片段落,请访问正确的网站且关闭广告拦截功能并且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

好!等放假了,抽一天的空过去玩一天。

今年的暑假,迎来了两件喜事,一件是魏红霞参加高考了,且考上了县城的中级师范学校,中专。另一件事是四爷和桐桐都没有想到了,林如意考上大专了,西康市师专。因为是师范类,每月补贴要高于其他大学,他去念书也一样,不仅不花家里的钱,还能攒下来一些补贴家用。

这孩子轻易都不会家,那么近的距离,信也少写,一走就没有影了。

这次录取通知书一下来,他第一时间就跑来了,"三姐,姐夫,我考上了。"

他用袖子擦着头上的汗,眼前已经长成青年的小伙子还是腼腆的很,被太阳晒的脸红,这一笑脸更红了。

桐桐拿着录取通知书不停的看,"师专?中文系?"

嗯!林如意就笑,"我谁没敢说,就怕靠不上。理化跟不上,我就下工夫背历史,背政治,拿着范文读作文,读报纸...数学成绩肯定不太高,主要是其他三门拿到分了。"

这一次高考就公布分数了,上面要叫通明,怕高考有人作弊。

"我的成绩只比师专的录取线高出三分。"非常侥幸的录取了。

桐桐就笑,抬手一手揽住如意,一手将录取通知书递给四爷,"不管高出多少分,考上万岁!"不言不语,偷偷的下苦功夫,老太太总说这孩子没出息,可人家有主意,能下决心,下了决心就真的坚持努力了,清醒的短道自己的短板,只找合适的路走,这就很好呀。

这一考上,这孩子的话也多了,说起了报考的事,"当时就想着中专也行呀,上个中医学校还是啥的......"毕业了,碰到手里就是铁打的饭碗。

是!计划的好。人这一辈子就是这样的,处处得会给自己打算。

林如意嘿嘿嘿的笑,韩翠娥将西瓜递到他手里,"赶紧吃,在水里湃过的。"

大人了,吃什么西瓜?林如意接过来,就招手叫金镞,"过来,吃西瓜。"

金镞自己有个小碗,里面是西瓜块,可以用牙签吃。他先叉了一块塞舅舅的嘴里,然后又咬了一口舅舅的,"都甜!舅舅吃。"

这个段落是图片段落,请访问正确的网站且关闭广告拦截功能并且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

四爷就喊小舅子,"别管他,来!进来说话。"

金镞也不跟,姜婉如上次过来给带了一个孩子骑的那种三个轮子的车子,正是他这个年纪骑的,整天骑在上面在院子里窜了一圈又一圈。想说叫他出去骑吧,外面地方大。人家不,不想叫别的孩子碰他的爱车,所以,大白天的他总关大门,一个人在家里自己嗨。

这样的事,在谁家那都是大喜事呀。

今儿林如意亲自来报喜来了,那改天两口子带孩子一定得回一趟林家的。

在回林家之前,金司炮又带着魏红霞和明明来了,可能是提前约好了,老三带着巧云也来了。而且,巧云怀孕了,肚子微微挺起来了,这都是大喜事。

金司炮两口子来拿了两麻袋的蔬菜,什么南瓜茄子都给带来了。老三家的是拿的新做的鞋,主要是给韩翠娥和金镞的。

这一来,大夏天的,人多,就得院子里吃饭。大门开着,风透进来才舒服。

邻居路过了,问说,"哟!老家来亲戚了?"

韩翠娥就笑,"不是亲戚,这是我儿子。我家大儿媳妇考上大学了,我家老三两口子在城郊奶牛场,平时也忙,不得空。"

这个段落是图片段落,请访问正确的网站且关闭广告拦截功能并且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

"是!好命。"韩翠娥说着就问说,"吃罢饭了?"

这个段落是图片段落,请访问正确的网站且关闭广告拦截功能并且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

这个段落是图片段落,请访问正确的网站且关闭广告拦截功能并且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

这个段落是图片段落,请访问正确的网站且关闭广告拦截功能并且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

桐桐手上剥着蒜,跟人家打招呼,"再来吃点呗,尝尝我家的面条。"

"不了!你们赶紧吃吧。"

只要一客气的让人吃饭,这谈话就算是打住了,再没法聊了,人家赶紧走了。

桐桐把蒜递给巧云,"独头蒜,今年的新酸,妈腌了一坛子。"

巧云不停的给面里加醋,"就吃这个味儿顺口。"

韩翠娥就说,"面还有,顺口就多吃点。"

四爷在那边问老大是怎么打算的,"县城那边......几个厂子,要是想去,我就给打个招呼。"

金司炮摇头,"不去!当时就说好了,招赘过去是给老人养老的。她这一上学,

家里就管不上了。我们带着孩子一走,剩下老两口子肯定多想。她也就是念两年书

,第三年就实习,肯定回家.....再说了,县城又不远,想回来抬脚就到了,不能一周

一回来吧,半月总回来一次。"

"我每周都回!家里蒸点窝窝头,我再带上家里的咸菜,那伙食补贴就是挣下的。吃家里带的......那多省呀!"魏红霞就跟桐桐说,"咱公社那么些单位,他们总上县城开会,捎带啥也方便。"

一个虽然要去上学,可两口子算计来算计去的,还是怎么过日子。

一个要往前奔,另一个就守大本营。

桐桐也觉得挺好的,有个安稳的大后方,可省了大心了。

她又问巧云在奶牛场的事,"有安排没有?"

"我在后厨,帮着做饭呢。说起来是临时工,可其实饭就在食堂吃了,够用的。

住的也宽敞,挺好的。"

挺好就行。

老三还拿出了一沓子牛奶票,"给妈和娃订牛奶,我们守着奶牛场是不缺牛奶喝的。这是内部的票。"

桐桐也给收了。

走的时候也没叫两家空手走。家里有缝纫机,又有林心拿来的各种旧工装。王东亮在单位上班的,基本月月都发这些,都是那种蓝色的劳动布,她知道这边有老

家的亲戚,想着下地的话,这个也还能凑活。

结果弄来之后,韩翠娥是个细致的人,浆洗了,煮了还不算,又弄了蓝色的染料重新给染了。染好之后就是给改一改嘛,给孩子改背带裤,背带裙,给巧云和魏红霞也都改成差不多的样式,她看见很多女工现在都这么穿的。

拿出来跟新的也差不多,"先这么着穿吧!"反正金镞身上穿的也是这种布做的小裤裤。

这哪能嫌弃呢?可太好看了。再加上巧云能在食堂混饭,但是布的供给却没有的,穿的肯定紧张。要拿布票,自家也没多余的。况且,有的话也留着,巧云肚子里这个出来铺什么盖什么,穿什么戴什么?

韩翠娥就说巧云,"孩子的小衣裳你不会做,回头我给你拾掇好,小被褥这些都不要你管,我弄好了叫老三来取就是了。"

巧云应着,也没假客气。

"我姐姐好看......咱们全家都觉姐姐好看......"

一到林家的大门口,碰见的别管认识的不认识的,他都是问人家:"您好!吃了没?"

"什么事这么乐呵呀?"

"分着吃!给!"

还真是好吃的,"锅巴!吃不吃?"

今儿回来了,才还跟一个院子里的邻居说话呢,结果没见大人,孩子先跑进来了。

人家夸:"这小子真好看。"

正闹腾呢,门帘一下子就撩起来,朵朵拉着脸走出来,冲着桐桐喊了一声:"姐--"

正说着呢,外面又热闹了起来,是林心和王东亮回来了,林心还没进门就吆喝:"远志,看姨妈给你带什么了。"

桐桐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是朵朵呀!长这么高了。"

话才落,林心把金镞一接,往里就抱:"姨姨是长辈,哪里会跟你抢。姨妈专门给你买的,咱吃了长高高。"

这话可不把人逗的,"也就剩下家里人觉得她不丑了。"

老太太正在院子里站着呢,就看见一个穿着小褂子小短裤的三四岁大的孩子跑进来,一进来就喊:"姥姥--姥爷--我回来了--"

然后路上的人就都扭头看,这么一丁点的小东西,笑的那叫一个灿烂。

路过老太太的时候发现不认识,他也跟问候陌生人一样的问候:"您好!吃了么?要出门呀?那您老慢点。"

其实,老太太这得有大半年没回来过了。每次都是公交车到那个站点的时候,儿子把粮食从窗口递出去,她在下面一接就行了。因着住的地方就有儿子那一路公交车的站点,要见,其实天天都能见儿子,有事等在那里喊一嗓子就行的事。她也觉得没回来的必要!

转天,叫韩翠娥休息一天,桐桐和四爷带着孩子回林家。

金镞嘟嘴,没见过这人呀,他客气的让一让:"您吃锅巴吗?吃点吧。"

是的!这几年愣是没见过,不管是老太太还是林温言。

"嗯!"

魏红霞抱着金镞,"你瞧瞧你长的,就跟枝头上开着的花似得,再看看你姐姐长的,就跟从炕洞里拽出来的似得......"一样是孩子,人家这孩子怎么就生的比年画上的娃娃还好看。

好好待你媳妇,女人家怀娃娃娇贵,她也没生过,什么都不懂。有哪不舒坦了,别耽搁。"

朵朵抬手才要接,而后又背过去,"不要。"

是呢!人老了之后就这点念想,别管是孙子孙女,嘴上嫌弃的很,可养着养着,这不就离不了了吗?

"咋那么可爱呢。"

看这样子,应该是常来常往的。孩子又不会骗人,跟谁亲近就是跟谁亲近,不是常见面,是没这么熟悉的。

一路都絮絮叨叨的,然后两口子又发现这孩子一个优点,那就是大人正儿八经跟他说话的时候,再是啰嗦,车轱辘话来回的说,他也不烦。特别乖的乖宝宝样子,萌萌哒,说什么他都答应,特别认真的答应。

直到在百货商场碰到一个老同事,这才知道孙子考上大学了,再聊了几句,才知道桐桐两口子都考到工大了,人家在省城买了院子,一家子都在省城生活。

已经是大孩子的样子了。小孩就是这样,在身边整天见的到的时候不觉得如何,一分开,好似真就是一眨眼,再见就觉得长大了好些。

这孩子只抿嘴笑,然后抱着她爸的胳膊,"我爷爷在家等着呢,我不在,我爷爷奶奶想我呢。"

一转脸,就见桐桐两口子推着自行车进来了。

跟熟人话也没见这么密,遇到生人话倒是来了。

您过奖了。

桐桐生了孩子,也长大了好几岁,竟还是没多大的变化。穿着一件白半袖,一件天蓝色的背带裙,脚上是一双米色的皮鞋。一手挎着司晔的胳膊,一手拎着个布袋子,装的鼓鼓囊囊的,一副出门的姑奶奶回娘家的样子。

金镞伸着手,"好吃哒--"

韩翠娥又说老三,"不兴重男轻女那一套,生了闺女是闺女,生了二子是儿子,

四爷直接给拐进小巷子里,大路咱不走了。得叫改一改跟谁都能搭话的毛病!

说说笑笑的,就都挺高兴的。

老太太这才反应过来,这是桐桐家的小子,都这么大了。

竟是一声'奶奶'也不叫。

很少有时间带着孩子出门,叫他坐在前面,他是看见什么都好奇。自行车多了,四爷当然要摁铃铛了,叮铃铃叮铃铃的穿行在街头,到了人少的地方,他就摁着铃铛不叫摁了,在车上那小嘴吧嗒吧嗒的:"叮铃铃--叮铃铃--我来喽--我来喽--"

"上我姥姥家去。"

两口子跟在后面,跟一个院的大爷寒暄几句,他就直接跑里面去了。

呵呵!是啊!是啊。

这个接着问:"上姥姥家吃啥好吃的。"

摔不了!

他答非所问,跟人家炫耀:"我舅舅考上大学了。"

这可真是!虽然桐桐每月都寄钱,但从没说过这个。哪怕在汇款单上留一句话呢,结果人家就是没说。

"要吃就过来,叫姨夫抱。"王东亮撑着车子,将孩子猴起来。

林温言:"......"桐桐的孩子竟是这么大了!小嘴叭叭叭的已经能说会道了?

撞到了面对面,两人就笑着打招呼,"老太太回来了。"

吃!

桐:"......"

这么处着,这不也挺好嘛!谁也没觉得多麻烦。

叮嘱了一箩筐的,桐桐又问明明,"要不要住下,跟弟弟玩?"

然后朝林家所在的西厢跑去了。林如意已经接出来了,这小子手一伸,他舅直接给拽起来,叫骑在脖子上。林温平和周红谷跑出来,喊道:"放下呀!再给孩子摔了。"

平时没那么多来往,就是有事了,年节了凑到一块吃顿饭,聚一聚,你来我往的。不在于带什么东西,有个心意就行了。

为了他不说话,当妈的怎么办呢?给她打岔,"要有礼貌,见了人要问好......"

人家问了,他还答人家。

拿这种小东西怎么办?

结果一掀开帘子,林温言也在。

桐桐不知道四爷啥感觉,她给人赔笑笑的脸都木了。

金镞拿着一桶子锅巴,递过去,"姨姨吃。"

"妈,我知道,我都记着呢。"

原版未篡改内容请移至 醋_溜_儿_文.学.官.网。如已在,请关闭广告拦截功能并且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