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有个误解,以为旗人即满人,人数少,力量也小。其实旗人并非都是满人。这要从八旗的历史说起。旗兵是清王朝的原始军制。最初只有四旗,以旗的颜色别类,分黄旗、白旗、红旗、蓝旗;以后增加了四旗,为镶黄旗,镶白旗、镶红旗、镶蓝旗。同时把原来的黄、白、红、蓝称为正黄旗、正白旗、正红旗、正蓝旗,并编为左翼;而把镶黄等四旗编为右翼,这就是清入关前的原始兵力,总称“两翼八旗”。后来由于蒙古的归附,又增加了“蒙古八旗”,原有的则称满州八旗。
入关后因明军投降和整编,军队编制急剧扩大。才有了“汉军八旗”。以后,又把负责北京王宫和皇陵警卫重责的部队编为“禁旗”,等于是御林军。所以八旗实为这廿五旗。除了禁旗,其余汉、蒙、满等二十四旗,则分别驻防于各省及重要城镇,用以镇压起义,主要是镇压汉族的武装叛乱,这二十四旗统称为“驻防八旗”。驻防的营房和驻地也习惯上称为“旗营”。旗营的官兵是世袭制度,统称“八旗子弟”。这些个八旗子弟生而食皇粮,大了有俸禄,数传之后,腐败已极,竟有列名行伍而不识弓弩为何物的。清廷也曾几度整顿旗营,皆为失败。此时八旗子弟娇养已惯,满洲人当年勇武矫健的风气已经完全丧失,所以整顿归整顿,旗营的腐化已至不可救药的程度。八旗子弟竟成了纨绔子弟和二流子的代名词!但尽管如此,朝廷还是非常信任八旗子弟,即便在新军编练后,朝廷仍然陆陆续续将旗兵穿插进去,其用意也是明摆着的。一些重要部门如缁重、马炮、警卫和情报等往往还是由旗兵承担。铁老爷还为我捐了个军职,虽只是个佐领——满语叫做“牛录额真”,大小也是一个军官了。“牛录”是满语中“大箭”的意思,是军队的一个编制,最少时才十个人,最多时人数可以上千。我的“牛录”有三百多人。不过,我那是虚职,我只是拿着“牛录”的俸禄,更多的时间我是和铁良大哥在一起,他很能照应我。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haimazw.com
(>人<;)